瓦尔加卡索斯加一瞥:欧洲“第一个‘一带一路’的地方”打印

发布时间:2017-03-17来源:《启迪观察》

正是海外的华人在改革开放期间开启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大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1978年至1998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70%以上都是来自亚洲的华人。新兴的贸易网络“一带一路”经常会被认为将导致廉价的中国商品疯狂涌入欧洲以及独联体国家,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中国正在积极致力于将低科技含量的制造业产能外包出去,而南亚和“一带一路”贸易网络上的地方制造业正在崛起。


“我认为瓦尔加是第一个‘一带一路’的地方”,温梵姆解释道,“可能对其他地方而言,他们会说,喔,又一个新的中国人来投资的地方,但是在瓦尔加十五年前就有中国的投资了。”

温梵姆在瓦尔加卡索斯加一家大型商业中心担任管理人员,这是欧洲最大的亚洲批发市场之一,通常也被称作波兰的“唐人街”。这里目前不仅仅是洲际贸易的中心,也成了繁荣发展中的国际社区,聚集了来自东亚、土耳其、欧洲的商人,怀抱着同一个目标:经商。

在对瓦尔加卡索斯加深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娜塔莉亚▪克罗克和莫妮卡▪崔凯称其为“不仅仅是波兰最为重要的移民经济组织,也是深刻影响当地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格局的经济现象。”

在上世纪九十年早期,苏联解体不久后,东欧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新战线,一家中国公司想要凭借新的机遇来开始一场大手笔的投资。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建立一个会展中心供中国商品展示,然后将商品卖给欧洲各地的经销商。他们选择在波兰建设会展中心,因为波兰地处成熟的西方市场和新兴的东方市场的交汇处。他们成立了一家公司名为GD波兰投资,然后我们现在熟知的瓦尔加卡索斯加也随之诞生了。

“那时的瓦尔加卡索斯加十分的偏远,只有大片的庄稼地”,温梵姆回忆起之前的日子,“但是瓦尔加卡索斯加的确是四通八达。”

瓦尔加卡索斯加正是因其独特的战略位置被选中,离华沙市中心只有30公里,靠近两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一条通往克拉科夫,另一条通往卡托维兹。

当地政府将中国的投资视为发展两万人口农村地区的重要手段,因此全力支持这项事业,到现在这一立场仍未改变。

就这样在1994年中国会展中心开幕了,但是这可能过于超前了,因为当地还在努力摆脱守旧的姿态。

“在最初的几年里由于没有什么知名度所以运作得并不是很理想”,温梵姆解释说,“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因为没有出众的品牌。”

中国会展中心最终将自己改造成了批发市场,中国的商品可以在此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波兰商人或者消费者。现在这里被称作中国贸易中心,占地15公顷,一共有七栋大楼,逾千家商户入驻。

但是,绝佳的机遇真正降临到瓦尔加卡索斯加的身上,是在世纪之交华沙国家体育馆被正式宣布关停的时候。

“体育馆并不用作足球或者其他任何体育活动,而是一个大的集市,汇集越南人、亚美尼亚人、俄罗斯人以及波兰人进行小商品贸易的超级市场”,温梵姆解释道,“那里的生意的确不错,但是就是有一些原始,他们有一些非常简易的货摊,卖各式各样的商品,从衣服到其他非常非常多的东西。”

所以在体育馆做生意谋生的人们开始寻找其他地方来继续做生意,一些人选择了加入瓦尔加卡索斯加的中国贸易中心。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三个越南集团和一个土耳其公司在那里开设了贸易中心,商业中心因此重新恢复了生机。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错,我们有钱,我和我的朋友有大把的资金,可以开另外一家购物中心”,温梵姆回想起来,之前他的父母也是波兰贸易中心的原先越南人股东中的一员。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时间里,瓦尔加卡索斯加开始繁荣发展起来。在欧洲,瓦尔加卡索斯加是可以买到所有中国制造商品的地方。

当我漫步瓦尔加卡索斯加时,吸引我眼球的不是在欧洲最单一民族的国家所出现的大量外国人口,也不是踏板车才是最受欢迎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一奇特现象,而是中国自由贸易区出现的、看上去和批发市场一模一样的地方。那些耸立着的,不加任何装饰的两三层仓库大楼与主干道平行地排成一排。如果不是在大楼的正面都悬挂着运动鞋,化妆品,内衣的巨幅广告,这块地方看上去就像是港口附近的转运区。

在购物中心内部,塞满了上百家小型店铺,这些店铺的规模从一个小型工作室大小到仅仅是一个展位大小。每一栋大楼可能都有两三百家店铺,有一些店铺卖的东西完全和周围的店铺一模一样。

瓦尔加卡索斯加完全是实用主义的美学,是专门为前去工作的人准备的,而不是那些想要消遣的橱窗消费者。B2B的销售业务是瓦尔加卡索斯加的特色,波兰周边以及欧洲周边的商人都纷纷涌入来采购商品回各自的城市售卖获利。

在这里能够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买到任何人在后全球化时代可能需要的任何东西。如果你准备购买一大堆T恤、高跟鞋、内裤、床单、窗帘、塑料玩具,那么这个地方值得一去,好像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最简单的一张列表之中。

你可以在那里买到任何东西,你可能需要花上一周的时间来把所有地方都逛上一遍,”一位叫巴哈里的中国印尼混血儿告诉我,“有些东西甚至比中国卖的还要便宜,”他接着说道,“他们说这需要杀价,我朋友告诉我的。”

 “在过去,波兰人民挣不到太多的钱,他们没有钱去华沙市中心的购物中心里的品牌店消费,买不起Zara。”温凡姆说道。

据估计,目前每天都大概有几千家企业,七八千商人、工人和其他人员与瓦尔加卡索斯加的市场接触和联系,这块地方似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中心,而已然成为波兰中心的一块多元文化的飞地。

“他们不只是在这工作,他们也生活在这里,这里是一个大家庭般的存在。” 温梵姆解释道。

然后我问到不同的文化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是否相处得融洽,她笑着回答道,“我觉得当谈到生意时,钱才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的工人要么是在欧洲寻求立足之处的移民,要么就是出来兼职的本地人。“就波兰本地人而言,促使他们在瓦尔加卡索斯加找工作的主要原因还是缺少其他的选择。”娜塔莉亚▪克罗克和莫妮卡▪崔凯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

瓦尔加卡索斯加的移民主要分为两种:有证件的和没有证件的。由于波兰极为严苛的移民政策,许多工人都来自周边的欧盟国家,因为在这些国家更容易取得合法的证件。另外一些则是非法偷渡的,因此他们常常陷入类似于契约劳动力的境地,一直为他们的资助者工作直到他们还清所有因偷渡而产生的债务。经常会有类似的指控传出称在瓦尔加中类似的契约劳动力与半奴隶毫无二致,但是这一情况的确很难去证实。

瓦尔加卡索斯加是欧洲最大的中国商品市场之一,剩下的位于波兰的亚沃日诺和日古夫以及捷克、匈牙利和德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这些地方是亚洲商品在欧洲大展拳脚的杰出舞台,但是现在已逐渐式微。

“从2001年到2007年,这里的生意非常好,而且又十分稳定,而现在空置的地方已经超过了租出去的店铺”,温梵姆说道,“现在许多其他人已经开始担忧瓦尔加的未来了,因为现如今生意已经没有十年前乃至五年前那么好了,将商品的价格控制到最低已经越来越困难了。”

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实体经济部门一样,电子商务已经从瓦尔加卡索斯加手中抢走了一大部分消费者。

“商户越来越少,因为有不少公司关掉了店铺,专注于电子商务,在网上买卖东西”,温梵姆解释道,“五年后,十年后瓦尔加不会消失,但它会慢慢地改变。”

瓦尔加卡索斯加迎来的一个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在售商品的产地发生了改变,最初,商品大部分都是来自亚洲,通过中国人运营的经销网络经汉堡运输进来。现在,这一切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现在,有许多商品都是来自波兰、法国和意大利”,温梵姆说道。

新兴的贸易网络“一带一路”经常会被认为将导致廉价的中国商品疯狂涌入欧洲以及独联体国家,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中国正在积极致力于将低科技含量的制造业产能外包出去,而南亚和“一带一路”贸易网络上的地方制造业正在崛起。在一些地区,比如在波兰和格鲁吉亚,这是振兴工业的重要环节;而在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这是发展多元化经济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经济依赖的重要战略;而在其他地方,比如说孟加拉国,这是保证投资和资本要素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些超级强劲的贸易路线和优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得制造业能够更加均衡地分布在欧亚大陆上。

“在米兰有很多的中国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工厂和公司,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任何东西”,温梵姆说,“举个例子,如果现在在米兰举行了一场品牌时装秀,那么在一周时间内米兰的这家公司就完全可以将其复制生产出来,然后两周后你就可以在波兰的市场上找到。”

瓦尔加卡索斯加是P2P贸易的成功典范,在一带一路的六条分支线上,沿线的国家元首或财政部长都对这里不吝溢美之词。如果这个将中国和欧洲经济连接起来的大规模举措是成功的,那么当地企业家就要纷纷加入,让这条贸易路线不再仅仅是享有便宜的集装箱和快捷的运输而已。

“海外华人比世界上其他移民群体在中国市场都更具优势,这是由于华人个人交际网或者关系的存在,”崔莎维加雅在东亚论坛这样写道,“通过关系网,无国界经济早在全球化话题开始流行之前就实现了,凭借关系的优势,加上华人积累的可观资金,海外华人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工程的关键因素和受益人。”

正是海外的华人在改革开放期间开启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大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1978年至1998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70%以上都是来自亚洲的华人。维加雅指出,“一带一路”可以看作中国“走出去”战略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已经建立起海外经济关系网的移民的帮助下,将中国的企业推向海外市场。

“这对于小国寡民如何建设自己的‘一带一路’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温梵姆说道,“他们没有大型机构的帮助,无论是波兰政府还是中国政府,但是他们就是做到了,而且他们在‘一带一路’双边关系提出之前就很好地完成了。所以大家应看看瓦尔加,看看这些人是如何做到的。”